赵柒斤
如今,酒道不为人所喜,茶道盛行。前不久,有一句憎恨喝酒人的话很流行:“最讨厌喝酒,最讨厌你喝酒后虚假的承诺。”对于喝茶,有人诘问:用价值连城的鸡缸杯喝茶,跟用几毛钱的粗瓷碗喝茶,喝出的滋味有何不同?前者只不过是在炫耀,后者虽粗陋难道不可以品味茶的真谛?的确,茶向来不以杯贵、只以人贵。因为,茶是文艺的。
作为饮茶、品茶的主体,人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都会在饮茶时流露出来。茶从“形而下的器”发展为“形而上的道”,足以说明人们对茶的认识与需求有物质与精神之分。秦汉以前,茶以食用、药用为主;两汉至魏晋,饮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被认同,并赋予了精神内涵。“调神和内,倦解慵除”,是晋人杜育《荈赋》中最早提出的茶之文化功能,是为中国茶思想的萌芽。
中唐时期的诗僧皎然首次提出“茶道”概念。茶圣陆羽的《茶经》,则进一步阐述了人要在茶的品饮中,感悟茶内敛淡泊的特性,获得道德自觉。到宋代,茶才走出文人士大夫、僧道的小圈子,成为普通老百姓“开门七件事”之一。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谓:“盖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开发茶“文艺特质”的“专利”由少数人变成多数人。
喝茶和喝酒不同,茶无喧嚣之利,无激扬之态。一盏之注,生津、通气、解乏。酒越喝越兴奋,茶则越品越清醒。优质的泉水、上等的茶叶、平和的心态,往往将身边的灯红酒绿、车马喧哗渐渐摒弃,而超凡脱俗之气隐隐袭来。
在品茶人心目中,茶乃草木精华,不仅能满足口腹之欲,更能负荷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诸多茶楼高挂妙趣横生的茶联就是证明:“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最妙的茶联之一是“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反过来则是“心清可品茶,意适能言趣”。颠来倒去,始终不离“茶可清心”这个核心,真的是“两梁正气开壶走,一路清风挽袖行”。
琴棋书画诗酒茶,雅士不可无茶,茶也以自己独特的养生之道和文化内涵滋养丰富着文人雅士,为其清思助兴。白居易是茶的知音:“最爱一泉新引得,清冷屈曲绕阶流。”诗人甚至对选择茶具、火候、定汤和品尝过程也是行家:“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沫下曲坐香,花浮鱼眼沸。盛来有佳色,咽罢余芳气。”苏东坡写下的“从来佳茗似佳人”被后人反复引用;他与司马光的“茶墨论”更被后世誉为品茶场上的“华山论剑”……
茶不仅能诗词,也入画。历代名家茶画中,文征明的《惠山茶图》以青山绿水、乡间茅舍及溢香茶器入画,传播流泉悦耳、泉石烟霞、高流隐逸的信息;吴昌硕的《煮茗图》则以老树梅花、雨打芭蕉和泥炉烹茶表达韵高志静和茶馨致远。经典名著《红楼梦》提到茶事的文字高达260余处,对茶叶、茶具、茶艺、茶道、茶礼、茶祭等描述宛如一幅幅生动的品茶图,让人感到余香满口。如今你随便走进一家品茶的“沙龙”里,你都会听到这些千百年的雅事。
茶是有出身、有经历、有归宿的生命,古人将“艺术”内化于茶叶、茶园、茶具乃至品饮过程,而现代人对“艺术”外化于茶叶却格外上心,无论走进哪一家茶行,各式茶叶外包装颇似艺术品展览,让人眼花缭乱;偌大包装之内,拆开层层包裹,只有一小撮天价的茶叶。这样的“文艺范”,是否有点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