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生命因你而精彩
2018-05-31 09:28:00  来源:检察文化建设网
   人生转折 

  儿时的理想很多,科学家、老师、医生等,检察官这个概念在过去的记忆中显得模糊。 

  1989年高考,踌躇满志的我只收到了一个中专的录取通知书。“科学家……”这些许梦想渐行渐远,一种痛苦的失落在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二年的中专生涯很快就结束了,毕业后我分配到家乡的一个乡政府工作。由于住房困难,乡政府原来的一个杂物间就成了我的新家。从此,“喻干事”就是我的头衔,科学种烟、农税提留、计划生育、大放干田,大办小春等等成为生活的主题。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下辖的一个乡镇,我所处的地方俗称“夹皮沟”,经济发展极端落后,群众生活十分困难。记得当时工资也就50多一点,常常是上月不接下月,在伙食堂“老冉”那赊饭票和到百姓家中混饭吃是常事。作为家中的老大,父母急着给我介绍了几门亲事,女方一听我是偏远乡镇的干部,还没见面就“吹”了。青涩懵懂的我“学生味”十足,根本不明白什么是人情世故,什么叫老道圆滑。由于对书记的独断专行、部分干部对群众的冷漠横推、动不动就牵牛赶猪等违法行政行为从心底里产生了一种不满和强烈的抵触情绪,导致说的话越多,得罪的人越多,工作做了不少,却始终得不到肯定。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是如此之大,我落寞、无奈,常常借酒浇愁,抱怨上天不公,命运不平,如“孔乙己似的”时时在心中念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以平衡心态和自我安慰。 

  1994年3月的一天中午,年过半百、望子成龙的父亲从老家一路颠簸来到了我工作的“夹皮沟”。“检察院在招人”父亲说道:“大毛,你去试一试,碰下运气。”咋一听,我好像吃了兴奋剂一样高兴了一阵子,不过,马上犯难了。我对父亲说:“检察院,不就是‘公检法’中的那个检察院吗?我们家又没有什么关系,怕是考不上哟。”父亲接过话头:“听说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很正规,是监督法院和公安的,既然公开招考,应该不讲关系,而是看你有没有这个本事。机遇稍纵即逝,你尽量要抓住,说不定这就是你人生的转折。”父亲临走还从挎包里给了我几张破烂的考试卷子,说是托人找的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并再三嘱咐我一定要好好研究、学懂弄通。 

  说句心里话,对考入检察院我是没抱什么希望的。不过,父命难违,也心存侥幸,父亲那“说不定这就是你人生的转折”的话语始终在耳边回响。 

  随着报名、复习、考试,之后就“陷入”了“长长”的近两个月的结果等待和煎熬之中。 

  结果出来了,我以文考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面试。1994年8月28日,是我此生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天,区工委电话通知我第二天到区上报到,办理到检察院工作的相关调动手续。是夜,天上满月高挂,我独自一人坐在河边,彻夜难眠,不禁喜极而泣。 

  固守清贫 

  刚到检察院工作时,检察机关也就恢复重建十来年,办公、办案条件的确很差,从检察长到一般干警都是在低矮、潮湿、狭窄的办公室办公,四五个人挤在一间办公室,询问和讯问都在办公室里进行。院里仅有一台212吉普车,只在办难案、急事时才用,大部分干警办案乘坐的都是“11号”(两条腿)或公共汽车。以前只是听说过电脑,至于电脑“长”得像什么样子都不清楚。办案全靠一张纸,一支笔,材料都是手写,写出来后,还要到打字员那排打字,自己校对,然后再手工油印出来。 

  那时年轻人多,单位的宿舍已人满为患了,不少年轻干警在外面租房子,我也不例外。院里没办伙食堂,一日三餐都是在外面买起吃。从乡干部成为检察官,工资并没增加多少,日子同样过得紧巴巴的。 

  我被分在公诉科,和科长一个办公室,由于人少,我既当内勤,也协助科长办理一些简单的案件。 

  记得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填写公诉办案月报表,以前的一个高中同学小军“从天而降”。“老同学,我一听说你调到了检察院,就来看你”小军显得十分热情:“走,今天我请客,出去‘搓一顿’”。正愁晚饭没着落的我当即应充。下班后,我和小军来到了县城的一个饭馆,酒足饭饱之余,小军突然问道:“我的一个朋友听说起诉到检察院起诉科了,你能不能帮助打听下案件的具体情况”。虽然刚到检察院不久,但办案纪律我是清楚的。我一时哑然,竞不知如何回答。小军见我面露难色,一丝不快从面容上一闪而过,尴尬的气氛在饭馆中弥漫开来。从饭馆出来,我们都一言未发,分手后我逃也似的回到了宿舍。 

  没过多久,另一个同学告诉我“有人说你什么检察官,又穷又酸,还懂不起,是冷血动物。”听后,我只是宛尔一笑。 

  是啊,一名检察官,清贫辛苦,有时还要承受委屈甚至风险,但“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风雨人生路,既然目标已经确定,必将执著前行。作为检察官,我不得不选择“慎独”,朋友是少了,没人请你喝茶,也没人请你吃饭,但检察工作带给我无穷的乐趣。我由书记员、助检员、检察员、主诉检察官、一直到主任。一路走来,有失败的痛苦,更有成功的喜悦……。当看到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公平、正义得到伸张,真的从内心里感到高兴。 

  如今,我已为人夫,为人父。像我工作的贫困县检察院也盖起了6层办公综合大楼,基本上是二人一间办公室、每人一台电脑,有询问室、同步录音录像讯问室、电子阅览室、健身房等,配备了各种设备。办案用车也比以前宽裕了,无论是在县内还是到外地办案都有车坐,交通十分方便。局域网信息发布系统和二级机要通道开通了,检察专线网络系统实现了语言、视频远程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高科技和信息化给我们带来巨大变化,推动了检察事业的快速发展。 

  虽然检察机关的办公、办案条件越来越好,干警的经济待遇不断提高,外面的世界也更加精彩,更加绚烂,同时诱惑更多,但“天高云淡路遥遥,心如皓月照水流”,平淡,有时彰显宝贵,朴实,有时令人震撼,“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每当翻开那些发黄的黑白老照片,还是觉得不能忘记检察机关刚刚重建时那段艰难困苦的岁月。不知是哪位哲人说过“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我会永远记住报到时,政工科老科长给我语重心长讲的那番话“检察院是清水衙门,工作辛苦,待遇不高,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 

  永远情缘 

  人生是一部书,生命在这里畅想,似清澈的山泉奔流而下,奏出生命的交响。酸甜苦辣,是生命的富有;赤橙黄绿,是生活的斑斓。茫茫人海,滚滚红尘,回眸四望,检察事业绝对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爱,有时,真的就是一种感觉,一种魂牵梦萦的感觉;有时,真的就是一种意境,一种心手相携的意境;有时,又会是一种情怀,一种两情相悦的情怀……事实上,一旦进入检察机关,检察事业就是大部分干警的归宿,就是我们永远的情缘。 

  检察机关恢复重建整整三十年,我何其幸运,陪她走过了其中的十五年。也许这辈子再也不会发财,再也不会官运亨通、名声显赫。但是,十五年的检察生涯,我收获了无数成长的喜悦。在检察机关这个神圣而崇高的殿堂里,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 

  检察工作有快乐,更有艰辛;检察工作有光荣,更有责任,我为自己是检察队伍中的一员而骄傲和自豪。康德曾说“这世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引起人们内心深深的震动。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 。人民检察官是我无悔的选择,我会用青春、用汗水、甚至用鲜血、用生命去镌刻正义,铸就检魂,书写着对检察事业的无比忠诚和热爱。 

  生命因你我的绽放而美丽!检察事业因你我的付出会更加精彩!

  (作者:喻磊   作者单位:重庆市酉阳县人民检察院)

  编辑:徐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