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森林”:追寻与拒绝
2018-06-13 17:45:00  来源:检察日报

  现代都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生活工作状态的漂泊不定,以及个人在水泥钢铁森林般城市里的渺小和孤独,都在一部《重庆森林》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这部名为《重庆森林》的电影,既非表现中国大陆的重庆市,也非讲述有关树木森林的故事,而是暗喻香港寸土寸金高楼耸立、人们就如同生活在钢铁水泥建筑“森林”当中———新建筑不断出现扩大了都市人的生存空间,同时却不断在压缩着都市人的情感空间,让人们越来越感到憋闷与压抑。

  这部香港电影的英文片名是由香港尖沙咀的重庆大厦和中环兰桂坊的一间快餐店名字“午夜快递”的前词段后词段拼接而成。而重庆大厦与“午夜快递”也正是影片第一个故事与第二个故事发生的地方。采用拼接真实地名作为片名,开宗明义表现了当代香港的独特都市生活空间。

  影片剧情由两个完全独立的故事构成。第一个故事,讲述警察223跟自己的女友阿M“y以及贩毒女郎之间的情感故事。支离破碎的画面、不稳定的运动镜头以及跳格造成的影像画面的流动感,使这则故事充满了紧张、焦虑和不确定性。第二个故事,讲述警察663跟自己的女友空姐和快餐店女服务员阿菲之间的另一段情感关系。这个片段中,画面始终色彩明朗、光线明亮,人物角色散发着朝气,整个故事充满了活泼、愉快和亲和感。两个故事在画面质感和情绪表达上的巨大反差,使得影片的叙事方式割裂成两个互不相干的叙事单元,完全突破了传统电影流畅性的叙事方法。

  影片画面展现的总是封闭的、狭小的、隐晦而缺少阳光的空间,以及流动不息的高架地铁、狂飙的摩托车、天空蜿蜒移动的浮云。这寓意着导演对香港这个现代社会高速流动的“快车”,在经历资本化洗礼后遗留下的顽疾的深深反思。

  在动荡不安、充满着烦躁情绪的空间中,剧中人物在寻求着一份安定,而短暂的停留之后总是不断地漂泊游离。地铁、飞机作为高速运载的交通工具,本身的流动特性天生带来不稳定感和不安全感。影片中的空姐角色,就暗喻着短暂的停留,不断的流动和迁移。失恋后的警察223在酒吧里与金发女毒枭偶然相遇,正是因为警察223心里对自己开的一个玩笑“下一分钟进来的第一个女人我会爱上她”。这种瞬时性的感情注定不会长久,它似乎如同商品一样成为现代社会的消费品,从而让人有了一种对时间和历史的强烈焦虑,不可能不过期。影片中警察223有一句经典台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个东西上都有一个日子,秋刀鱼会过期,肉罐头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影片中的人物,要么没有名字,要么用数字代替名字,作为人格标志的姓名被虚化、模糊了。这种虚化与模糊的表达,带来人物关系的短暂易逝、恍惚不定,寓意了现代都市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和不可捉摸。他们拒绝接纳他人,而内心却都渴望情感。大家彼此擦肩而过却又人人茫然,在追寻与拒绝的矛盾中飘忽不定。

  影片的叙事技巧并没有掩盖其满满的现实主义情怀。香港及香港人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香港人以自己作为“香港人”而自豪,逐渐确立以香港为本位的身份认同思想。但长期的身份危机、文化危机、认同危机由于现实的各种突变而浮出水面,使整个香港人形成了普遍的焦虑,呈现出怅然无主的精神状态。影片揭示现实的境况,为寻找地域与身份定位开启航程。

  对于城市与人性的反思、身份与人格的焦虑,香港电影圈不乏顶尖的表现者。关锦鹏的《胭脂扣》展现了殖民地终结之后,被历史放逐的香港知识分子,以各自的方式重构着香港的历史,力图给香港文化一个定位。此外,罗启锐的《岁月神偷》、袁建滔的《麦兜的故事》、陈果的《香港制造》、张婉婷的《秋天的童话》、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等,都可以让我们一窥香港独特的文化特色与氛围,让我们更加理解他们的思与行。

  编辑:黄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