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院子里栽植了两棵桂花树,是从朋友那里移植回来的,多年一直没有开花,我每年都在盼望奇迹的发生。为了她的花开,我费了不少的心思,为她浇水、施肥、治虫、修剪枝桠,让她正常发育生长。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去年的八月份,桂花树花开了,开得那么浓密,一粒粒花朵缀满枝头,橙黄滴翠,我惊喜万分。顿时整个院子馥郁芬芳,淡雅而深远,一抹金秋的芬芳装点了我的农家小院。我站在桂花树下,望着一簇簇金黄的花朵,静静地吮吸她淡淡的芳香,那沁人心脾的感觉让人如痴如醉。
不经意间又到了金风送爽、桂花飘香的时节,今年家里的桂花树不知道能否再开花,我心里一直忐忑不安,兴许她会比去年开得晚些吧,我不由得自己安慰道。
庭院深深深几许,院里有味是清欢。前天回老家还未跨进小院,一股久违的桂花香味便扑面而来,啊,花开了!必定是花开了。我迫不及待地来到桂花树旁,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呆了,我心爱的桂花树却成了另外一副模样,让我难过至极,心疼得如刀绞一样。原先枝繁叶茂、漂亮可人的桂花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下而上被一种叫“紫果”的藤蔓缠绕住了,就像一个妙龄少女遭遇到劫匪被捆绑住了手脚一样动弹不得。是可忍孰不可忍?一种怜香惜玉之情顿时油然而生。于是我连忙拿来了剪刀麻利地为她“松绑”,收拾残局,方才放下心来。
看着我心爱的桂花树,不知不觉心中便莫名地有了一丝淡淡的伤感与思念。曾经的岁月里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用桂花做的汤圆,那家人温馨的团圆画面时时在我的脑海浮现。每当想起这些如缕缕烟云,夹着淡淡的空气漂浮在我的眼前,让我呆在树下久久不愿离开……
“叶密千层秀,花开万点香”。桂花虽然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荷花的清丽高洁,但她却以浓郁的芳香赢得了世人青睐。古人常用桂花托物言志、咏物言情,颂其芳香、赞其气节,赞桂以颂人,“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这是诗人白居易《忆江南》一诗中的名句。诗人在赴任苏州刺史时,又将杭州天竺寺的桂子移至苏州种植,并期盼能上月宫种植,赋诗曰:“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成为千古绝唱。
在我们民族的审美心理中桂树、月宫、吴刚以及嫦娥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那里自古就有崇拜月亮的习俗,宋朝范成大“月窟飞来露已凉,断无尘格惹蜂黄。纤纤绿裹排金粟,何处能容九里香。”诗人将神话里的月中桂和眼前的月下桂有机融合在一起,为桂花抹上了神奇色彩,赞美了桂花之香和内在品格。
由于桂花气节高尚,所以许多诗人通过称赞桂花来称颂友人、思念佳人。如唐诗人王建的“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桂花幽香,明月皎洁,冷露无声,诗人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情思悠远的秋夜望月思友图。
桂花,我心目中圣洁的花、高贵的花。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我眼中最美的风景。
我爱桂花,企盼又逢桂花飘香时,天涯有梦话团圆。
(作者单位: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