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产”去追梦
2018-06-13 11:22:00  来源:检察日报

  我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老家在一个西距县城50多公里的偏僻山村。那时,县里的班车每天只发一班。我村是东线上班车的终点,每天傍晚有一班车抵达。那时,我们几个小孩,经常傍晚守在那里,班车一停,总要欢呼雀跃地冲上去体验一番坐车的感觉。直到司乘人员严厉地下“逐客令”,才肯下车。在那个见识有限的孩提时期,我的梦想是虚无的。

  读小学了。我的老师大部分是“赤脚先生”。他们农闲时教书育人,农忙时插秧割禾,平时放学后还要去照看农田。上课时,他们虽也教我们念“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之类的课文,但就是从没告诉我们科学家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当科学家。“好生读书,争取‘脱产’”是他们对学生们进行学习动机教育的口头禅。那时“脱产”是我们农村的流行词汇,我们问人家在哪里工作,那就会问“你在哪里‘脱产’呀?”

  “脱产”,就意味着可以离开农村农田,抛掉锄头镰刀,进城工作生活。也许,“脱产”就是从那时起才成了我的梦想。我也好像是从那时起开始,上课不再偷偷摸摸看小说,晚自习不再溜到校外看电视剧了。

  几年努力下,1997年我考上了大学。选专业的时候,我没有师长的意见建议,也没有深入思考过,就在懵懂中,开始接受法学教育。在老师的讲授中、文艺作品中,开始建立法律职业的印象。法官,审查事实证据,居中裁判,严谨有余,工作创造性不足。律师,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为维护当事人利益,有时任意解释法律,太天马行空。检察官,与贪腐分子斗智斗勇,唇枪舌剑指控犯罪,不乏想象力又充满正义。基于以上印象,检察官逐渐成了我的“脱产”目标。我开始梦想有一天能穿上庄严的检服,戴上闪光的检徽。

  毕业后,天不遂人愿,我进入检察机关工作的机会很少。于是我采取先就业再择业策略,一步一步接近梦想。先汲取必备的知识,获取资格,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水平。经过几年的民企和司法行政工作的历练以及法律业务知识的累积,我取得了法律职业资格,考入了青原区检察院,实现了“脱产”目标,成为了一名检察官,站上了梦想的起点。

  10年的检察官生涯,让我清楚地认识到,公平正义是社会的追求,维护公平正义是检察工作的主题。实现这个追求和主题就是我永远的检察梦。我愿一生以“脱产”的精神投入到检察梦的不断追寻和实现中去。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人民检察院)

  编辑:黄韵洁  

上下篇导读

 · 
 · 
 · 故乡的香樟树
 · 从女频时代到男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