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王方林
在检察院,控申部门主要负责受理报案、控告、举报、申诉和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等,堪称检察机关联系基层群众的重要“窗口”,其职能发挥的程度对提升检察机关形象起着举足轻重的效果。
2015年,江苏检察机关接收各类信访68682件(次);依法受理、办理各类信访11581件;群众对接访工作的满意率达98.3%。这些数据的背后,凝聚了江苏检察机关深入推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全面履行控申职能的决心与成效。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王方林在接受本刊专访时表示,切实增强法治化和信息化思维,以深化涉法涉诉信访改革为主线,坚持以司法办案为中心,努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着力提高司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是全省控申检察工作努力的方向。
《清风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实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与维护司法权威的统一。作为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主要“责任方”之一,请您介绍一下江苏检察机关在此方面的总体情况。
王方林: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目的就是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摆脱传统那些不符合法治要求的习惯和做法。全面把握诉访分离、程序导入、案件办理、终结退出、司法救助、责任追究等改革重点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破解工作难题,扎实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
全省检察机关逐步确立了受理原则和受理规范,该受理不受理、无序受理、重复受理、程序空转等现象逐步得到解决;案件办理质量不高、程序不规范的现象得到明显扭转,一批难案积案实现息诉或渐趋息诉,难案积案存量大幅减少,增量明显得到控制;依法回应群众诉求不断推进,2015年答复实名举报人697件,受理的申诉及赔偿类案件,做到办结后件件给书面答复;信访秩序逐步好转,赴省进京访、越级访和缠闹访呈下降趋势。全省检察机关赴省访4675件(次),同比下降13.78%;集体访、告急访、极端访502件(次),同比下降41.29%;越级访51件(次),同比下降94.95%。
此外,我们还借助“12309”检察民生服务热线,实行信访案件满意度征询,共回访信访群众1146人次,群众满意率达98.3%。全国人大代表、十八大主席团成员谢智波随最高检督查组来江苏视察时,赞扬江苏控申检察工作是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中。
《清风苑》:2015年,中央出台《关于建立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制度的意见(试行)》,不仅是对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的深化,也是推动解决申诉难、化解难、信访秩序维护难等问题的具体举措。江苏在落实这一制度方面进展如何?下一步有何工作规划?
王方林:2015年,我省认真落实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制度,在全省4个市级院、49个基层院开展试点工作,并在宿迁市召开座谈会,指导推动试点工作开展。目前,共有42个单位建立律师名录库,818名律师名列其中。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共有152件控告申诉案件启动了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
2016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省院在今年上半年、市院在年底前,全面推开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案件工作。我们还将与省司法厅、律师协会沟通协商,建立省级工作运行机制和律师库;配合司法行政机关,探索建立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工作质量评价和奖励机制。
此外,注重加强个案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扩大该机制运用的广度和深度。加大宣传力度,运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先进典型经验和做法,为推进此项改革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提高群众对律师参与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工作的认知度、接受度。
《清风苑》:刑事申诉案件办理是检察机关控告申诉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检察机关对刑事案件进行法律监督,有效防止冤假错案的最后一道防线。请您谈谈江苏检察机关在监督纠正冤假错案方面的工作成效。
王方林:控告申诉工作是检察机关对外服务的窗口,更是司法救济的最后一道环节。高度重视控申材料的来源,重视对已判决案件的复查,是发现和纠正冤假错案的很重要的因素。2015年,江苏检察机关坚持法律底线思维,监督纠正冤假错案,凸显控申检察法律监督职能。
全省控申部门坚持以办案为中心,加大办案力度,共办理刑事申诉案件791件,办结704件,改变检察机关原处理决定3件,向法院提出抗诉或再审检察建议15件,法院再审改判10件。在办理刑事申诉案件过程中,加大公开审查、公开答复力度,提高办案透明度和公信力,努力促使案结事了。全省共开展公开审查46件。对接收的赔偿申请经审查受理45件;立案17件,决定给予赔偿14件,共支付赔偿金119.63万元。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711件,救助642人,发放救助金470.53万元。司法救助人数和救助金额继续位居全国检察机关前列。
我们将继续通过贯彻全面审查原则,认真审查每一申诉意见和理由,坚持将质量作为办案工作的生命线;通过建立刑事申诉案件异地审查工作制度和冤错案件及时发现纠正机制,进一步厘清法定证明标准与疑罪从无的关系,真正守住纠防冤假错案底线。
《清风苑》:您一直强调要运用信息化思维切实提高控申工作水平,请您谈谈江苏检察机关是如何实践的。
王方林:随着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运用,人的思维模式发生了转变。工作中不建立信息化思维,不把网络跟自己做的事情结合起来,就可能跟不上社会前进的步伐,工作就会被动。
我们按照最高检检务公开的要求,大力推进案件信息公开,调动多种媒体形式,及时准确公布各类案件信息,及时回应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仅去年一年,全省检察机关网上公开案件程序性信息134302条、重要案件信息5321条、法律文书59161份,提高了案件信息公开的覆盖面和传播力。
此外,去年我们加强了硬件建设,建立了“检察为民服务中心” 综合性受理平台,部分地区还开通了网上“检察为民服务中心”。这个平台集举报、控告、申诉、咨询、查询于一体,实现了名称、外观、职能、硬件、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的“六统一”。从去年4月份开始应用到年底,服务中心网上网下平台就接待了86000多人次。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四级院远程视频接访系统,实现了与最高检的互联互通,为群众反映诉求提供规范的场所和便捷的服务。全年用于接访、案件汇报讨论、业务培训、召开会议等工作就达412次,使用率位居全国第一。去年,最高检召开的全国检察机关远程视频接访系统建设应用推进会,就把地点放在了江苏。
打造硬件的同时,我们也注重软件建设。2011年,我们自主研发了“控申工作信息管理系统”。这个系统的特色在于,能够无缝衔接“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实现全省三级检察机关信息资源共享,这在全国还是首次。此外,系统还做到执法台账电脑化、执法行为规范化、执法责任明晰化、执法监督全程化、执法统计自动化、执法档案电子化、执法考核透明化、法律援助及时化、内部管理现代化,形成上下一体工作格局。这不仅是工作理念和工作习惯的更新,更可谓管理模式的革命,符合当前控申工作的新要求新趋势。通过软、硬件建设,实现了网上管理、网上受理、网上流转、网上答复。
2016年,我们将继续升级“控申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强化内部监督功能,加强对系统的运用,尤其要加强对系统数据的深度挖掘,坚持问题导向,做到精准指导,使执法行为更加规范,监督检查更加有力,内部配合更加有效,工作作风更加优化,全面提升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让人民群众在办理的每一起信访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徐小源 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