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城市“美容师”
  来源:检察日报

  管莹梅静王智

  工作中的陈鹂

  凌晨4点,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的寂静街道上,“唰唰”,扫帚划过地面的声音由远及近。一个戴眼镜的瘦削女子擦擦额头的汗珠,回望身后的洁净路面,脸上露出笑容。

  这是江苏省人大代表陈鹂的工作日常,一线环卫,她干了21个年头。

  1991年,高中毕业的陈鹂进入江都县住建局下属的灯具厂,成为一名装配工。不错的企业效益,让陈鹂觉得满意。她甚至想,在这家工厂度过一生,也是一种安稳的幸福。然而,1999年,灯具厂倒闭了,27岁的陈鹂被分流安排到同属住建局的江都环境卫生管理处城南公司,岗位为一线环卫工人。性格朴实的她,二话没说就拿起扫帚上了马路,一位路人诧异地扭头看她说:“这么文绉绉的学生,咋来扫马路?”

  一丝难堪和落寞,霎时涌上心头。“难道我就要和灰尘垃圾打一辈子交道吗?”下班回家的路上,陈鹂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但是,既然改变不了方向,就要在这条道上走远走好。”陈郦在心里对自己说。第二天,她咬咬牙,又准时拿起扫帚,走上了马路。

  陈鹂认为,干好环卫工作没什么秘诀,就是要坚持,再坚持。1999年至2006年,陈鹂上了7年夜班,每天凌晨1点到4点,她都用扫帚的“唰唰”声迎接黎明的到来。最难熬的是冬天,刺骨的寒风刮得人的脸生疼,她咬咬牙,硬是坚持下来。一年四季不管刮风下雨,每天第一个到岗的是她,最后离岗的还是她。

  除了坚持,陈鹂还养成“多走半步”的工作习惯。她在做好街道打扫的同时,还主动擦洗路边垃圾箱。起初,不少行人向她投来诧异的目光:“垃圾箱还擦这么干净,真是吃饱撑的。”陈鹂并不在意,继续埋头干活。随着时间推移,她的行动换来了人们的理解,越来越多的行人向她竖起大拇指:“连垃圾箱都这么干净,真不简单!”

  善于创新,是陈鹂的另一个工作亮点。她制作了“陈鹂保洁组便民服务卡”,发放给沿街商铺店主。当店主遇到急需处理的垃圾或发生路面污染的突发情况时,只要拨打联系电话,保洁人员就会迅速赶来清理。这一举措让店主们备受感动,往往在保洁人员工作时递来烧饼和饮用水。多年来,在环卫行业中,垃圾箱、绿化带杂物清理和路面保洁分成三个工种,各人自扫门前雪。陈鹂和同事们总结出“一体化作业法”:作业路段整体包干,把路段的垃圾箱保洁与道路保洁并到班组,该做法后来在城区全面推广。

  凭着工作上的创新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2007年5月1日,陈鹂被任命为陈鹂保洁组组长,2011年被任命为扬州市江都区环境卫生管理处城南环卫服务公司副经理兼陈鹂保洁组组长。2007年,她当选为江都区人大代表,2013年和2018年,连续当选为江苏省第十二、十三届人大代表。2015年,陈鹂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头顶众多“光环”,陈鹂依然朴实而低调:“我是人大代表,也是环卫姐妹中的一员,我的岗位永远在路上。”

  清扫马路多年,陈鹂发现,每天凌晨街头路灯在3点40分左右就关闭,而在冬季,熄灯时大街上还是一片漆黑,不仅影响工人清扫街道的视线,很多赶着凌晨上街的菜农、小贩,也感到不安全。

  2007年,陈鹂首次当选江都区人大代表时,就提出推迟路灯关闭时间的建议。第二年,她又建议根据季节变化分时段确定路灯开闭时间。陈鹂的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采纳,凌晨依然亮着的路灯,为早行的人们带来了温暖。

  当选人大代表后的陈鹂,和检察机关的接触越来越多,对检察工作的了解和认识也不断加深。“检察工作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检察机关在生态环境保护、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做的工作也让我印象深刻。”陈鹂希望,检察机关继续加大对生态环境和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力度,让城市的天更蓝,水更清,让下一代茁壮成长,同时不断创新普法手段和方式,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我将尽自己最大努力,全力支持检察工作,积极为检察工作建言献策。”她说。

  编辑:黄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