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公寓心(三)
2018-08-20 09:45:00  来源:

  小说《公寓心》以女性独特的视角、散文化的语言,用细腻的文笔描写了龙逸云、王清秋等一群大学生在校期间和步入社会后的心路历程。展现了当代青年在事业、爱情、家庭生活中的迷茫与困惑、执著与追求。心是公寓,寻找着合适的房客。事业、爱情和家庭都是过客。让我们把心安放吧!

  ■若认真论起来,龙逸云顺利考进中原大学中文系全是沾了语文的光。她打小就喜欢上语文课,尤其喜欢写作文,这辈子,龙逸云是注定与文学结下了解不开的缘。

  第二节新生入学

  中原大学,可是个老牌大学了,建校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又是这个省一流的学府,在全国,也小有名气。

  开学的日子临近,龙逸云总算说服父母,坚持一个人去学校报到。

  去学校报到前的晚上,龙逸云和姐姐龙逸霞好像有说不完的话,聊到深夜仍无睡意。逸霞对妹妹是千叮咛万嘱咐,后来,两人迷迷糊糊地睡去。天还未大亮,母亲就为她做好了早饭。她匆匆地吃了几口,又检查了一遍行李,方跟着父亲来到镇上。父亲把她送到火车上。站在车上,她看着父亲的身影在小小的站台上越来越小,她眼里突然有了泪。这是龙逸云平生第一次独自出远门。她知道,以后的路,得靠她自己去闯荡了。

  终于到了中原市火车站,龙逸云随着人流往前挪动,不知挤了多长时间,终于看见了一线光亮,光亮在眼前弥漫开来,逸云的心也亮堂起来,她快活地被涌出车站。

  出了站口,逸云四下里张望,眼前是白花花的日光、熙攘喧闹的人群。正犹豫着,龙逸云忽然望见离出站口不远处悬挂着“热烈欢迎中原大学八七级新生入学”的大幅标语。她心头一热,脚下似乎轻松了许多,两手提着行李,身子被坠得一歪一歪地向新生接待处走过去。立刻有一位高个男生迎上来:“同学,你是中原大学的新生吗?”看到龙逸云点头,他连忙接过行李,笑着自我介绍:“我是中文系86级学生,你的师兄。”又指着旁边的汽车说道,“这是接送新生报到的校车,来,我送你上车。”龙逸云笑着点点头,她不大敢说话,她怕她一口的家乡土话被人听了笑话。

  校车载着一路的欢笑。很快地,学校已在眼前。

  映入眼睛的,是宽敞的大门。右首竖立的白牌子上,“中原大学”四个黑黑的行书大字,简洁又不失大气。龙逸云一只手搁在窗棂上,微探着头,欣喜地看着车窗外。视野里,是满目的苍翠,大道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有硕大的绿茵茵的树冠,叶子郁郁葱葱,蓬蓬勃勃。树旁的花园里,冬青树青绿的叶子脆生生地向上伸展着,一片片探头探脑,青翠欲滴。花园中心是圆形的小巧的喷水池,清澈的水一束束从池里冲出来,瞬间又哗哗哗地落下池里。行人走过去,风吹起的水雾飘下来,落在脸上,头发上,有些微微的凉意。龙逸云欣喜地看着,这就是向往已久的象牙塔了。真好,这同学!真好,这美景!

  师兄师姐带她来到女生宿舍楼,龙逸云加快脚步,踏上楼梯。这里是一间间整齐排列的学生公寓,逸云走进的这间公寓是211。

  三个人推门进去,把逸云的行李放在一张临门的空床上,那两个人笑了笑,冲龙逸云摆摆手,匆匆地走了。逸云站在屋子里,几张床铺除了这张是空的其他的已经满满当当。不用猜,是别人挑剩的。好位置不会留给后来者。如今的人,什么都争抢,不会“高风亮节”。谁让自己来晚了,别无选择。

  大学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第二天中午吃过饭,龙逸云站在食堂洗碗池边弯着腰专心洗碗,有人在背后猛地拍她的肩。逸云回头看,惊喜地叫起来:“璐璐,什么时候来学校的?你住在几楼几号房间?我去找你玩。”贺璐璐大笑,道:“我今天刚来。你不怕噎着呀?连珠炮似的。你一个一个地问行不行啊。”随后,拉住龙逸云的手往外就走。逸云喊道:“你看你急的,冒失鬼,等一下,我把碗放在碗柜里。”

  龙逸云锁上碗柜,和贺璐璐一起走出一号食堂。贺璐璐笑着对龙逸云说:“有人通知你没?今天晚上咱们县的老乡开老乡会,听说是欢迎咱们新同学呢。”龙逸云笑说:“还是老乡亲啊。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老乡会在一个小教室里举办。教室里很是热闹,全是乡音。今年来的新同学并不多,都是女生。全部老乡挨个自我介绍,新同学只有她们三个,中文系的龙逸云,新闻系的贺璐璐,法律系的王清秋。

  若认真论起来,龙逸云顺利考进中原大学中文系全是沾了语文的光。她打小就喜欢上语文课,尤其是喜欢写作文,这辈子,龙逸云是注定与文学结下了解不开的缘分。

  龙逸云的父亲龙仲良是中学语文老师,闲暇时喜欢写一两句诗,在同事群里显得有些孤傲。

  逸云小学三年级时,龙仲良就发现了女儿文学上的天分。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刘红梅

  编辑: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