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肉袒与奥运
2018-07-26 10:46:00  来源:检察日报

  肉袒是雅称,俗呼打赤膊,即脱去上衣裸露肢体,古人在祭祀或谢罪时以此表示恭敬或惶恐。

  南方溽热,旧时南方市井闾巷,赤膊成风。读中学时,暑期同学们相约看望老师,老师正在家忙活,却是赤膊之身,见了我们笑笑,叫我们也脱一脱。于是,师生皆赤膊,“斯文扫地”,摇芭蕉扇,喝茶,谈笑风生。

  其实北方人的赤膊之风毫不逊于南方。梁实秋在《听戏》一文中记载当年在北京听戏,入戏园子,“环顾四周,全是一扇一扇的肉屏风,不由得你随着大家肉袒。前后左右都是肉,白皙的、黄澄澄的、黑黝黝的,置身其中如入肉林……戏一演便是四五个钟头,中间如果想要如厕,需要在肉林中挤出一条路,挤出之后那条路便翕然而阖……”简直恐怖!可见,肉袒地不分南北,人无论贤愚。天热无君子,大家都赤膊。

  古代圣贤爱赤膊,老、庄皆不喜着衣,名曰“道法自然”,认为肉袒是本真,衣裳是人给自己的约束。人的一生,从第一声啼哭到最后人们为你而哭,都是赤裸而来,又不带任何一件外物而去,“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生命的整个过程就是一场裸奔。肉袒,是一种情归自然的境界。

  墨子的赤膊,则是舍不得穿,号为“节用”。上古洪荒,百姓缺衣少食,他的主张是现实的,为民生计。民生艰难时,穷人能吃饱肚皮就不错了,衣裳能省就省了吧。我小时候,整个夏季除了屁股前后见白,浑身晒得黝黑,却也健康皮实。

  古贤的肉袒,大都作半身之袒。魏晋时期的刘伶则是少有的大胆,全裸。他纵酒放谈,脱衣裸形在屋中。客人来访,见而责之。他毫不在乎,依旧光溜着身子,指天画地,高谈阔论。竹林七贤推崇“天人合一”,他的这种狂放不羁或玩世不恭,我们见怪不怪了。像刘伶这种行径的,在中国怕再找不出第二人。放眼海外,当今之世有与刘伶脾味相投者,那就是裸奔了。

  英国人马克罗伯茨堪称“裸奔之王”,他在各种场合裸奔三百多次,他尤爱趁比赛的空间,万目睽睽之下“露一手”。裸奔是一种挣脱、宣泄、不合常态,也是一种寻开心。罗伯茨说:“生命太短暂了,这个世界又是如此严肃,有太多严肃的人,我们需要一点乐趣。”裸奔博人一粲,实际上无伤大雅。

  对完美身体的欣赏和崇拜是人类永恒的心理,至今不泯。里约奥运会上,中国游泳好手宁泽涛的体型令世人称羡。报载,美国媒体BuzzFeed用一种诙谐的方式结语:许多人都爱看宁泽涛不穿衣服的样子。

  其实,在古希腊,裸体竞技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据载,开风气之先的是希腊麦加拉城的赛跑运动员奥斯波斯,他认为脱了缠腰布可以跑得更快,他在公元前720年的奥运会短跑比赛中获胜就是证明。但另一说却是奥斯波斯的缠腰布在比赛中意外地脱落,他不顾观众的哄笑,坚持跑完全程,赢得了胜利。本来还在起哄的观众被他的精神所感动,而且他们突然发现,赤身裸体的奥斯波斯显示出了阳刚之美,人们为他鼓掌欢呼。

  不管哪种说法,此后,裸体的体育运动开始推行,目的是让运动员充分展示自己健美的身材。希腊铜雕掷铁饼者、掷投枪者,可谓是雕塑中的经典,无不取材于裸体的运动员。现代人已不可能回到古希腊那个童年时代了。一丝不挂并不好,着衣,毕竟是文明的必然。

  (苗连贵:杂文、随笔作家)

  编辑:黄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