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圣之乡
2018-06-22 15:29:00  来源:检察日报

  茶圣之乡,并不产茶。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茶圣陆羽的故乡湖北天门,才明了的。

  那天,2015中国(天门)茶圣节拜谒茶圣大典,在陆羽故园茶经楼前广场举行。整个天门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一个城市,因了一个人,而显得富有生机。陆羽大道、陆羽公园、陆羽广场……一个个以茶圣之名命名的街道、公园、广场、建筑遍布昔日唐朝复州竟陵——如今的天门市区。

  公元733年,大唐开元二十一年深秋寒霜的一个清晨,也许是巧合,注定将成为陆羽救命恩人的竟陵龙盖寺智积禅师路过西郊一座小桥,忽闻桥下传来群雁鸣声,走去一看,只见一群大雁正用翅膀守护着一个男婴,男婴已经冻得肢体发抖,悲悯的智积禅师把这个男婴从雁群翅膀之下抱回寺里收养,这个男婴便是未来的茶圣陆羽。及至后来这座石桥被人们誉为“古雁桥”,附近的街道称为“雁叫街”,遗迹迄今犹存。其实,史载是年长安久雨,京师饥馑,唐玄宗诏令放太仓米二百万石以赈民。就连当时去过长安尚且郁郁不得志的诗圣李白(这一年在三十三岁上),都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而抛下这个男婴离走的骨肉父母,或许就是从关中南下饥民。这种流民自关中南下的情景,在日后还将重演,也由此势必将把陆羽推向更远的江南异地,造就为茶圣。

  智积禅师是唐朝著名高僧,而龙盖寺附近居住着一位饱学儒士李公。李公曾为幕府官吏,此时退隐景色秀丽的龙盖山麓开学馆教授村童,智积禅师便请李氏夫妇帮他哺育弃婴。当时,李家女儿季兰刚满周岁,便随季兰的名字取名季疵,视同己出。转眼长到七八岁光景,李氏夫妇年事渐高,一家人便返回千里之外的故乡湖州。

  季疵回到龙盖寺,在智积禅师身边煮茶奉水。智积禅师为他占卦取名,以《易经》占得“渐”卦,为“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之义。意为鸿雁翔于天空,羽翼翩翩,雁阵齐整,四方皆为通途。遂取姓为“陆”,名“羽”,以“鸿渐”为字。显然,在盛唐赐姓不只是皇家专权,黎民百姓也可以自由选择。这个不明身世的孤儿,从此将以陆羽之名名扬天下。智积禅师煮得一手好茶,便让陆羽自幼习练茶艺之术。然而,这个日后在《陆文学自传》中以“(陆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自嘲者,虽用语诙谐,但也道出真情。恰恰这位貌丑口吃的少年陆羽,虽身在庙中,却喜欢吟读诗书。因此,十二岁那年,离开了龙盖寺。此后,陆羽在当地的戏班子里当过丑角,还编剧作曲。随后,受到竟陵太守李齐物赏识,荐送火门山受业七年,直到十九岁那年才学成下山。

  此时,年仅十九岁的陆羽便已立志茶事研究。他的著名诗句《六羡歌》自是直抒胸臆:“不羡黄金盏,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然而,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发生“安史之乱”(亦称“天宝之乱”),生灵涂炭。晚年的唐玄宗李隆基已然昏聩,洛阳失守,便听信宦官监军边令诚谗言,对退守潼关的封常清、高仙芝两员经验丰富、作战勇猛的将领,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示众。随之起用曾经屡建奇功、现已半身不遂、病卧在家的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令其率军20万,镇守潼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唐玄宗又失去耐心,听信奸相杨国忠鼓动,下圣旨强迫哥舒瀚从潼关出战,哥舒瀚接圣旨后知道此战必败,但不能抗旨只得挥泪带兵出战,果然中伏大败,自己也被手下绑送敌营。潼关失守,玄宗仓皇西逃。在马嵬坡六军将士终于忍无可忍,兵变杀死杨国忠等人,旋即太子李亨在灵武自行即位,是为肃宗,尊李隆基为太上皇。玄宗虽退往蜀地,而深受变乱之苦的关中黎民百姓,则逃往长江一带。此时,名扬朝野的李白与妻子宗氏亦一道南奔避难。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唐朝自此由盛而衰。杜甫有诗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也正是这一天下大乱的历史关头,迫使陆羽跟随关中难民一路南下,跋山涉水,辗转来到江南湖州。当时陆羽年仅二十四岁,由是定居于此,以茶民为友,以茶叶为伴,遍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考察搜集了大量第一手茶叶种植、采摘、产制资料,用实地考察资料开始写作《茶经》。这便是天门无茶而出茶圣的历史缘由。

  流寓江南的李白因有参与永王李谋反作乱之嫌锒铛入狱,由此流放夜郎,遇赦得还时,留下千古绝唱《早发白帝城》,暗讽他的政敌为“两岸猿声啼不住”,傲视群雄“轻舟已过万重山”,以他的桀骜狂放来了一次最后的倾泻,不久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而杜甫也是在漂泊饥困中,平定“安史之乱”不久,客死于由潭州摇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盛唐的辉煌将由此暗淡下去。

  陆羽虽然也很善于写诗,但唐诗的时代即将过去,其诗作存留于世的并不多。他在那样一个由盛至衰的乱世,自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隐居江南,潜心撰写《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传于今日,成为历史的丰碑。显然,在陆羽之后,才有茶学。正如《新唐书陆羽传》所载:“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在中国茶文化史上,陆羽所创造的完整一套茶学、茶艺、茶道思想,以他所著《茶经》首开先河,也是中华文明对人类的第五个重大贡献,在人类文明史上成为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陆羽还撰下《水品》一篇,可惜今已失传。只是在其同代文人张又新的《煎茶水记》里,详细列出陆羽品评过的江河井泉及雪水等共二十品水单。陆羽逝世,后人尊其为“茶神”,始于晚唐。及至今日,陆羽由于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被称为“茶博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茶是中国的骄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饮茶可以思源,在陆羽家乡天门,“茶圣节”成了这里的文化品牌。人们纪念陆羽,就是他的《茶经》风清气正,真实体现了“君子之交淡如水”“清茶一杯也醉人”的道德风尚,是中华民族珍惜劳动成果,勤奋节俭的真实写照。天门虽不产茶,但是拥有“茶圣之乡”美名,他们胸怀天下,即将在天门建成茶博物馆,收集天下茶品,展示世人,成为中华茶文化的象征,同时将天门打造成为茶的集散地,让天下的茶,从这里经过。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哈萨克族著名作家,作品三次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

  编辑:黄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