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留住“年味儿”
2018-06-19 15:21:00  来源:天津市人民检察院

  一部将饮食与年文化相结合的电影《舌尖上的新年》近日正在上映。这部片子,试图通过中国广袤大地上奇绝的年货食物,串接起一个个新年故事,带观众重寻旧日的习俗和年味儿。该片艺术总监陈晓卿表示,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了,过年的习俗也越来越少,人们都去过“双十一”、圣诞节了,“甚至有一种担心,是不是再过几年春节就成了一个日历上的符号了?”

  “年味越来越淡”,这是拍摄团队最为强烈的感觉。陈晓卿介绍,比如舞狮子这种习俗,正在逐步简化;陕北的烧旺火,往年非常壮观,去年拍的时候已经完全找不到;香港的团菜,往年都是一个宗族一起吃,很热闹,去年也只剩下一桌了,可能再过两年,很多东西都彻底绝迹了。

  “年味越来越淡了,想留下一个传统春节的饮食样本”,这种追求令人感慨,也让人悲戚,更引人深思。的确,每到春节,我们总有一些文化焦虑:年文化消失、衰落,年味儿淡去,传统文化失忆;我们失去了一统节日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缺乏对传统节日的意趣、热情和诗意。

  这提醒我们反思,在我们的文化心理中,传统节日应该占有一个怎样的位置?我们应该怎样纪念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但常常是这样一种情形:在一种传统文化节日来临之际,我们这种文化的、心理的反应,似乎更加强烈和迫切一些,而在平素的日子里,我们这方面的文化自觉意识却是淡薄的,无暇去关注传统、关注文化、关注传承。我们心灵的深处,似乎已经没有了应该长期积淀下来的历史情结和文化情结……

  的确,文化可以通过年复一年的节日来为它找一个位置。在节日的这一天,过去的记忆得到了重演,使我们对传统的感受和认知更有了一种仪式感、神圣感。但传统也好,历史也好,文化也好,是我们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乃至构成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之下,对于传统的铭记、历史的传承、文化的感受,是在累积和沉淀的,穿行我们每一个日子,穿行我们的整个生命。当这种生活方式逐渐丧失,一切也就烟消云散了。

  文化传统是什么?当然不是天下熙攘皆为利,而是面对艰难的勇毅、面对自然的敬畏、面对弱者的良善以及众志成城的不屈不挠。割裂了这些,就割裂了传统。经常有人说城市的发展造成社群成员之间的隔阂,而社群之间的协作与共享社区是可以建立的,但是我们的业主自治法规法律却不仅不创造这样的机会,甚至故意设置了重重障碍。在当代社会,反思文化迷失,有时候不如在文化之外去寻找根源。其实文化的迷失,更在于那一堵堵无形之墙隔绝了我们的意趣和诗意。

  我们讨论如何保护我们的节日文化,如何保持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如何传承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精神,实际上,这强调的正是这样的关键点———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心灵,我们的灵魂。我们民族文化的因子,构成了我们的文化生命的图谱,构成了我们文化创造的图式,它是我们自由、精神的源泉,构成我们时代历史的和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们如何取舍,才是真正向文化传统表达敬意?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年味儿以及文化的丧失,将无可挽回。

  编辑:黄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