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梦笔生花”
2018-06-14 17:19:00  来源:检察日报

  笔下生花,花开什么样,全凭品读者自己的想象了。黄山,无疑是想象之地。“梦笔生花”更是。

  凡山水,都有自己别样诗意的称谓,这与我们古老的传统文化有关。尤其,与诗词歌赋有关。诗与山水,血脉相连,相扶相依。传统诗歌的浩然之气,是山水之渲染。

  黄山的主要景区各有不俗的响亮称谓,一听让人遐思浮生,心血沸扬。比如那一株举世闻名的迎客松,只这“迎客”二字,足把人的一颗心,熏得温暖如春。一株高松,悬于万丈石崖,蓬蓬勃勃地来迎接你,你能不动心吗?作为黄山主峰的——莲花峰,在早霞的映照下,像一朵圣莲,梦幻般地盛开在那里。这使我猛然想起《青阳渡》所描写的:“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天都峰”的巍然气势,并不次于“莲花峰”。我这凡夫俗子,竟然逛到了天上的都市,一股悠然之气,顿时汹涌于胸。“光明顶”于嵯峨之中极见瑰丽。世上之人,没有一位不喜爱光明的。

  黄山大小七十二峰,我登过莲花、天都、光明三峰,以及极难攀登的“鲫鱼背”。其余“狮子峰”“骆驼峰”“书箱峰”“宝塔峰”“丹霞峰”“松林峰”“芙蓉峰”“双笋峰”等,有的只能远远送去注目礼,有的连影儿都没有见到。

  我首次登黄山,一位中年挑夫告诉我,从山脚到北海景区,要登三万六千级石阶。挑夫鼓励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天天挑担爬黄山,总还看不够呢。假如你不去登,会悔恨终生的。

  那一天,我整整爬了八个小时。到“迎客松”处,浑身的骨骼,几乎要散架了。然而,当我看到,高悬在峭壁上的那一株苍然之松,心里猛然汹涌起一股暖流,有点回归的感觉。

  当爬到北海宾馆,时近黄昏。山色空茫而晚霞若金。匆匆洗把脸,喝一口茶,就挪动沉重的脚步,去拜谒——“梦笔生花”。它坐落于黄山景区的散花坞内,海拔一千六百余米。是一座孤峰,立于暮色之中,像一位独行侠,有点擎天而立的豪气在。周遭的山峰都比它显得昂扬,然他并无丝毫卑微之态。仿佛在说:“孤我立此,与俗世何干?”想到此,双目不由潮湿起来,有什么东西,刺痛了我的内心。

  峰头,立一孤松。根,紧抓岩缝,凭空而生。孤峰与孤松,昂首刺天,好一幅双雄立世图。峰,像笔杆;松,若笔头。赐名它为“梦笔生花”者,也一定是缘于诗情激发所致。整座黄山壮美无瑕,是公认的。然而,最使我震撼和钦佩的,是“梦笔生花”那一副孤傲之态和存世气概。显然,一个“孤”字,在这里得到了,最佳的诠释和呈阅。

  编辑:黄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