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故乡远行
2018-06-12 10:31:00  来源:检察日报

  远行,请带着故乡。

  带着故乡的精神。故乡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这是故乡人基本的精神风貌,是闪烁在一代代故乡人身上的精神之光,也是所有故乡人的精神财富。我是故乡的儿子,也是故乡精神的传承者。由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我十几岁走出乡关,负笈他乡。后来走向社会,漂泊在一个又一个远离故乡的地方,经历了风雨,感受过炎凉,但我的心中不曾感到孤单和无助,这是因为漂泊的路上有故乡与我相伴,有故乡的精神给我力量。

  在遇到苦难的时候,我想起了特别能吃苦的故乡人。在上个世纪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前,故乡真的很苦。那时是以生产队为单位劳动分成,白天村里的男女劳动力都要下地干活,辛辛苦苦地忙碌,他们双脚沾满黄土,两手上布满老茧,胸中装家园,身上扛着责任,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不少农户还不能解决吃饭穿衣的问题。但是他们缺物质不缺精神,缺营养不缺干劲,在困难的情况下,磨砺着意志,满怀着希望,坚守着信仰。他们赡养老人,抚育孩子,延续血脉,生生不息。

  在公与私发生矛盾的时候,我想起了特别能奉献的故乡人。在国家困难的时候,故乡人首先想到的是国家,他们积极为国分忧,在自己还吃不饱肚子的峥嵘岁月里,他们从来也没有欠过国家的公粮,年年都是把新收的粮食整晒干净,把最好的部分贡献给国家,支援祖国的建设。在集体需要的时候,故乡人历来都是义不容辞、勇挑重担。治水修渠的河道里,植树造林的山冈上,修路建桥的工地上都有故乡人挥洒的青春和汗水。故乡人没有战天斗地的豪情,没有闪光的豪言壮语,也没有感天动地的事迹,但他们有强烈的国家集体观念,有躬耕田野的执着,有默不作声的付出。

  在遇到烦恼和委屈的时候,我想起了特别能忍耐的故乡人。故乡人小到邻里纠纷,大到不公平待遇,都能坦然面对,尽力包容。他们胸怀坦荡,淡看名利,不计得失,和衷共济。带着故乡的精神在前行的路上我们就有了朝气,有了信心,有了力量。

  故乡是真正的人走茶不凉的地方,是游子应当永远顶礼膜拜的精神圣地。故乡的灯永远照亮游子前行和回家的路。漂泊的日子里,不管身居繁华的都市,或是烈日风雨中的天涯孤旅,都要给故乡打一打电话,和乡亲们叙一叙乡情乡谊。

  在外奔波的日子里,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粒粮食,一根野菜都牵动着我的心,都连着我身上最敏感的神经。我从小在故乡的山川里奔跑,在故乡的草木中出没,在房前屋后的黄土地上摔打,是故乡的红薯杂粮和野菜把我养大,只要带上它们,我走到哪里哪里都是家。红薯、杂粮、野菜是家乡的符号,是家乡的标志,也是家人的味道,在那吃不饱肚子的年代,红薯、杂粮、野菜和故乡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啊!今天它们又随我从故乡一路同行,漂泊远方,它们身上凝聚着日月精华,故乡人的心血、汗水和浓浓的乡情,它们的价值决不是在超市和酒店可以买到的,它们的营养对于我真是其他任何东西都不得替代的。我要把红薯杂粮野菜放在家中最醒目的地方,我要大讲它们曾经的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我要用它们来警示教育家人:永远也不要忘记过去,才能更好地开辟未来。

  编辑:黄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