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四川省旺苍县县城38公里的木门镇内,有一座木门寺,红四方面军木门会议会址就在寺内,是四川省36个经典红色旅游区之一。1991年,木门寺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近年来,旺苍县检察院立足该县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结合本院实际,提炼出“忠诚、奉公、笃行、进取”的旺苍检察精神,把清正廉洁作为干警人格修养的重点,要求干警做到慎言、慎行、慎独、慎微,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同时,确立“突出红色、扎根实践、以人为本、兴院强检”的文化建设理念,倾力打造“红色检察”文化品牌,被四川省检察院评为“检察文化建设优秀单位”。
木门寺古名老颧寺,相传建于南梁,隋毁,唐代重修。整个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四周大树参天、翠竹葱茏、青幽深邃,青龙寨雄踞其后,金鱼河蜿蜒于下,自然风光十分优美。
1933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徐向前等100余人在木门寺召开了高级军政干部参加的重要军事会议,史称“木门会议”。木门会议是红四方面军入川以来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堪称川陕苏区的“遵义会议”,后川陕革命根据地迅速成为全国第二大苏区。
当时,川陕革命根据地许多党政军主要领导人都是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两袖清风的典范。时至今日,在旺苍县流传最广的就是刘瑞龙同志一张稿纸反复用的故事。
1933年至1934年间,时任中共川陕省委宣传部部长的刘瑞龙,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川陕苏区建立后,一直处于恶劣的战争环境,如何把苏区人民发动起来,壮大红军队伍,巩固工农政权,党的宣传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为此,他要求“红军发展到哪里,党的宣传就到达哪里”。在他的组织下,钻花队、粉笔队、贴发队、文艺队、工农剧团……应运而生。
实际工作中,刘瑞龙白天同宣传队一起印标语、发传单,向群众宣传党和红军的路线、方针、政策;夜里,他经常加班工作,策划节目和撰写标语。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他每晚总是把马灯的亮度调得很低,在微弱的灯光下,伏案疾笔。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共留下大小石刻标语7000余条。由刘瑞龙亲自策划和撰写、至今仍保存着的就有4000余条。其中,木门会议会址就完好地保存着他撰写的40余条石刻标语。
刘瑞龙用过的稿纸均是两面书写,甚至是反复使用。他经常教导身边的工作人员处处都要厉行节约,“勤俭是治家之本,也是建党之本”。有一次,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将他用过的稿纸丢进垃圾筐里。他看到后立即捡起来,告诉工作人员:“这个用铅笔写过的稿纸还可以用毛笔再写嘛!”正是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下,红军队伍中人人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克勤克俭蔚然成风。
距离四川省旺苍县县城38公里的木门镇内,有一座木门寺,红四方面军木门会议会址就在寺内,是四川省36个经典红色旅游区之一。1991年,木门寺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近年来,旺苍县检察院立足该县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结合本院实际,提炼出“忠诚、奉公、笃行、进取”的旺苍检察精神,把清正廉洁作为干警人格修养的重点,要求干警做到慎言、慎行、慎独、慎微,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同时,确立“突出红色、扎根实践、以人为本、兴院强检”的文化建设理念,倾力打造“红色检察”文化品牌,被四川省检察院评为“检察文化建设优秀单位”。
木门寺古名老颧寺,相传建于南梁,隋毁,唐代重修。整个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四周大树参天、翠竹葱茏、青幽深邃,青龙寨雄踞其后,金鱼河蜿蜒于下,自然风光十分优美。
1933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徐向前等100余人在木门寺召开了高级军政干部参加的重要军事会议,史称“木门会议”。木门会议是红四方面军入川以来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堪称川陕苏区的“遵义会议”,后川陕革命根据地迅速成为全国第二大苏区。
当时,川陕革命根据地许多党政军主要领导人都是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两袖清风的典范。时至今日,在旺苍县流传最广的就是刘瑞龙同志一张稿纸反复用的故事。
1933年至1934年间,时任中共川陕省委宣传部部长的刘瑞龙,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川陕苏区建立后,一直处于恶劣的战争环境,如何把苏区人民发动起来,壮大红军队伍,巩固工农政权,党的宣传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为此,他要求“红军发展到哪里,党的宣传就到达哪里”。在他的组织下,钻花队、粉笔队、贴发队、文艺队、工农剧团……应运而生。
实际工作中,刘瑞龙白天同宣传队一起印标语、发传单,向群众宣传党和红军的路线、方针、政策;夜里,他经常加班工作,策划节目和撰写标语。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他每晚总是把马灯的亮度调得很低,在微弱的灯光下,伏案疾笔。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共留下大小石刻标语7000余条。由刘瑞龙亲自策划和撰写、至今仍保存着的就有4000余条。其中,木门会议会址就完好地保存着他撰写的40余条石刻标语。
刘瑞龙用过的稿纸均是两面书写,甚至是反复使用。他经常教导身边的工作人员处处都要厉行节约,“勤俭是治家之本,也是建党之本”。有一次,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将他用过的稿纸丢进垃圾筐里。他看到后立即捡起来,告诉工作人员:“这个用铅笔写过的稿纸还可以用毛笔再写嘛!”正是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下,红军队伍中人人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克勤克俭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