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白皮、白瓤、白籽的西瓜,想来许多人不仅没吃过,恐怕连听都没听说过。
这种瓜名字就叫三白瓜。有何可忆之处呢?这么说吧,这种瓜因含糖量高,吃的时候几个手指头之间都发粘,吃过几天后再咂吧咂吧嘴,仍像含着冰糖似的。
三白瓜如此甘甜、味美,然而瓜把式侍弄起来却十分辛苦。先说施肥整地。凡是种三白瓜的地,底肥必须用的足,因为在它生长的整个过程中,一粒化肥都不用的。种粮的地,一亩施三车农家肥的话,瓜地则要加倍。这还不够,当瓜定苗后,每株都要再加豆饼、芝麻酱渣,这也是决定三白瓜甜度的关键。在浇足底墒水后,讲究“耕三耙四”。就是反复耕三遍,耙四遍,把地整得既暄腾,又平坦,土粒就像过了筛子似的,这样既利于瓜籽发芽扎根,又便于后期管理。
瓜苗出土后,瓜把式开始忙起来。天天蹲在地里,用二尺来长的手锄除草。无论瓜园子多大,一根杂草也不能有的,生怕草与瓜争了地的营养。瓜苗生出几片叶子之后,要打芯、压蔓,每天观察它的长势,以决定在第几个叶中间留瓜纽,这既要有经验,更不能犯懒。否则,瓜“坐”不住,或长不周正,影响收成。每棵瓜蔓只留一个瓜,多了,瓜就变味了。
当瓜长到拳头大时,瓜把式几乎是昼夜忙碌。夜空中星星升起来了,要给瓜浇水。为何浇水这活非要晚间进行呢?因为这一晚上让水渗下去后,第二天再松土、晒瓜。让瓜在一“冷”一“热”间增加含糖量。
晒瓜是最叫劲的活。既然是晒,就要在天最热的中午时分。瓜把式头顶草帽,肩搭毛巾,用小手锄将土耪下一寸深,细细抹平后,将瓜放在热土上,让它下烫上晒,过一个时辰后,要转动瓜蔓,让瓜再晒另一面。那份仔细和耐心,就像是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大中午在地里忙,汗水一个劲地往下滴,肩上的毛巾很快就能拧出水来。
瓜把式没日没夜地忙,就睡在瓜地旁的瓜棚里。窝棚是向地下挖,瓜棚是用几根木头架起来,上边罩两层席子,人在离地三尺高的“吊床”上睡。吃的饭菜全由家里人送,饥一顿饱一顿的。白天汗流浃背,夜晚虫叮蚊咬。睡觉时耳朵也要支棱着,以防有人偷瓜。一个瓜季忙下来,瓜把式要瘦一圈。
付出就会有回报。“落”瓜(就是摘瓜)时,是瓜把式最风光的时候。全村男女老少都来帮忙。瓜把式根本不用挨个挑,只需手持一根小木棍,在前头指点:摘这个、摘这个。放心,摘下的瓜绝不会有一个不熟。
问瓜哪得甜如蜜,皆因瓜农汗湿土。眼下,人们都盼着吃上优质安全、高质量的农副产品,我想,如果都用种三白瓜的劲头去耕耘,何愁没有味美宜人的粮食和果蔬……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新华区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