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铭记自己的出发地
2006年9月1日,一个美好的日子,我走进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迎接新生的学长热心地接过我手中的行李,然后说:“欢迎来到‘中原小耶鲁’!”“小耶鲁?为什么叫小耶鲁?”我好奇地问。“现在你不用急于知道为什么,以后你会慢慢体会到的。”学长笑着回答。开学的第一天我就在疑问中度过,但接下来的四年大学生活逐渐替我解开了这个疑问。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有睿智的领导。入学时开学典礼上,法学院张院长一番把法学院打造成中原“小耶鲁”的慷慨激昂致辞,引燃了一群为追求法律梦的学子们一拨高过一拨的掌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前身是河南财经学院,以财经类专业见长,那时候还没有法学院,只是法律系,法律系在当时的九大院系内很不起眼。院领导抓住高校合并大学升格的机会,通过与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合并,使当时的一个名不见经不转的本科类院校,一跃跻身河南省高校前五名行列,法学院实力更是在河南省所有高校法学院排名中靠前,与现在的郑州大学法学院旗鼓相当。我有幸成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升格后招收的第一批学生,见证着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的发展与强大。今天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声名鹊起,不断承接全国各种大型法学研讨会,使这里的老师和学生们有机会品尝更高水平的法律盛宴。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有德艺双馨的老师。记得有一次我在课堂上不小心将笔弄掉在地上,因为坐在课桌中间不方便捡,正犹豫间,授课的焦老师看到后立马走下讲台将笔捡起来递给我。要知道,焦老师可是河南法学界和律师界的名人,曾代理过当时震惊全国的银基商贸城银行特大抢劫案。虽说是一件小事,但焦老师的那种为人谦逊的行为至今指引着我做人做事。还有我的导师组组长徐老师,常常以杨绛先生“我们最大的烦恼来自于书读得太少而想得太多”这句话对我们进行谆谆教导,希望我们通过多读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徐老师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这番期望,每周三和周四晚上他都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组织读书会,学习内容为古今中外法律专著,学习方式是学生研讨、老师点评,由此进行法学领域的传道授业解惑,提高我们分析问题、解决法律的能力。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有一群奋发有为的学生。我本硕都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完成的,时间积淀了我对母校深厚的感情。我经常对身边的朋友开玩笑说,假如我活到70岁,我生命的1/10时间都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度过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对学校生活最有发言权。在搬入新校区之前,老校区占地400余亩,因为学生多、校园面积小,学生学习条件非常有限。教室要承担教学任务,图书馆就成为大家平时学习的首选,大家戏称抢到一个学习座位比春节抢一张火车票都难。每天凌晨四点左右大批学生排队抢座是常态,有的甚至为求到一席座位,晚上就睡在图书馆门口;有时甚至上演“全武行”,你追我逐,拼尽全力。今天,每每经过郑州,在看望我的老师的同时,我都会去法学院走一走。虽然学校的学习条件改变了,但不变的是图书馆、教室里孜孜为梦想奋斗的师弟师妹们。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是我们人生的“查令十字街84号”。这里的女生善良、朴素、独立、自信,她们更加追求精神层面的理解和互爱,所以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你看不到卿卿我我的恋爱,看到的是一起在图书馆挥汗如雨的坚持,一起在体育场挥洒青春的活力,一起在法律辩论赛上一较高低的唇枪舌剑,一起在迷茫就业路嘘寒问暖的互帮互助。人们都说毕业季即是分手季,我认为就我所在的那批法学院学生来说是不成立的。历经毕业、艰难择业、异地分离等现实的种种考验,她们从未想过放弃,通过相互间的信任、扶持、坚持,如今已成就了对人生充满诗意的生活、事业上的最佳搭档。
不管我以后走到哪里,我都会一直铭记自己的出发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的莘莘学子毕业后大多在法院、检察院、律所从事法律工作,他们散作满天的繁星,在法治的道路以自己点滴的努力散发光芒,使母校熠熠生辉!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