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永远的大学
2018-07-27 10:25:00  来源:检察日报

  梦想成真

  小时候看电视剧《法网柔情》,我被法官在法庭上“反对有效”那种威严所吸引,被律师的铿锵辩护所震撼,立志长大要学法律,做一名法律人。

  高中读完两年后,开始分文理科,因为蹩脚的历史成绩,被班主任叫去训话:“你这种成绩,上文科是没有前途的,选择理科考大学才有希望。”家人也是一边倒让我选择理科,我就这样放弃了文科。1999年5月高考前两个月,因为生病意外住进了医院,出院第二天便走进了考场,后来被安徽农业大学食品工程系录取,就这样我与法律梦越走越远。

  在大学里一次偶然的机会又燃起我的希望。大二上学期开学,老师让我们选选修课,一看课单上有法律基础,我又开始兴奋起来。一大早我就去排队,生怕选不上。因为在理工院校喜欢法律的人并不多,所以我很顺利选到了这门课。

  教法律基础的李老师,三十出头,上课十分认真,经常用鲜活的案例来讲解枯燥的法条,但多数是民法知识,所以听得最多的就是“张三向李四借款5000元;王大妈与王大爷离婚了,财产有房子、存款……”每节课我都坐在第一排认真地记笔记,结果一学期下来,法律基础考试竟然考了99分。李老师说我很有法律的天赋,如果有兴趣可以自学,考司法考试。

  2003年7月,我们作为大规模扩招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毕业后我到一家上市公司做外贸业务员。工作期间频繁地签合同,但是因为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法律教育,总是感觉力不从心。其间,公司进口了一批马达加斯加丁香,因为合同的问题,公司受到了损失,这让我更加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工作后的第四年,我毅然辞职准备考法律硕士。

  2007年暑假,我带着两岁的儿子买了考法硕的教材。白天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之后,便在家里开始一页一页学起来。我每天基本上可以学习五章的内容,并能把知识点罗列出来,如此砍瓜切菜般地学习了法理学、法制史、宪法学、民法、刑法等主干课程。也许因为喜欢,所以学起来效率很高。晚上等孩子入睡,我便开始做历年真题,巩固知识点。

  2008年1月,研究生考试考专业课前,我把所有的目录章节在脑海里过了一遍,心里有了十足的把握。分数出来后,我顺利被安徽财经大学法硕中心录取。

  在等待研究生入学的时候,我想既然选择了法律,就要趁热打铁地尝试一下司法考试。我买了“司考三大本”,开始啃起来,虽然考研时有了些基础,但是对于国际法、诉讼法还是有些陌生,我改变方法,直接先做题,找出弱项,通过题海战术,发现问题,固强补弱。2008年9月开学报到后,我便请了假备战,最终以396分通过司法考试。

  2008年9月,我进入安徽财经大学法硕中心时,有一种游击队员接受正规军训练的欣喜,同时也明显感觉自己像个营养不良的孩子,但是更多的是为自己能够这么近距离地接受资深的专家教授传道授业而庆幸。

  在别人眼里,安徽财经大学不是一流的大学,但在我的心里,它就是一座伟大包容的学校。每个学校每一学科总有它的特色,各科老师的讲课风采各异,令人印象深刻。宫厚军教授的刑法总论,虽然言语平实,但是观点犀利、独树一帜,内容看似奇谈怪论,讨是寻非,但法律思维中蕴含着睿智,听完后醍醐灌顶,受益匪浅。姜鹏飞老师的刑事案件证据审查课,以案例为引绳,以案件释法,以案醒人,既强化证据意识又授之证据审查方法。

  通过半年的理论学习,我觉得仅靠课堂的时间是不够的,周末就带上儿子和他的卡通书泡在图书馆巩固知识点。三年的不懈努力,脑海里的法律条文终于鲜活、圆熟起来。同时经过几次观摩庭,我将我的人生目标从《法网柔情》中的带着假发的法官转向了威严指控犯罪的检察官。

  2011年毕业后,我通过公务员考试如愿成为一名检察官。在办案的实践中,我才发现不同的案例赋予了法条更多的内涵。比如我承办的一起使用伪基站发送诈骗信息的案件该如何定性,是诈骗?是破坏无线电管理秩序?还是破坏电信设施?在罪与非罪中判断,在罪名上选择,在量刑上考量,我逐渐意识到,自己已进入到我的第二所法律大学——检察院。在这所大学里,我感触最大的就是法律的责任与严谨。我还像一名大学生一样,向同事学,向法官学,向老师学,保证自己的法律知识能跟上案件新型化、复杂化的趋势,成为一名正义的使者。

  每个法律人都有自己的大学,而我的法律大学在哪里呢?在没放弃的梦想里,在努力学习的路上,在这神圣的检察事业中。在我的法律大学里,我将是一名永远的学生,永不停止学习的脚步。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人民检察院)

  编辑:黄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