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纸质的黄昏
2018-06-19 10:16:00  来源:检察日报

  “纸质的黄昏”这个概念,在网络时代一直有,虽然在百度搜这五个字的时候,只有几条结果;稍多一点点的是“纸媒的黄昏”。当敲下“纸质的黄昏”这几个字之前,想到的是会不会有一天,纸质的书籍和报纸杂志突然“咔嚓”一下就没了?

  当然稍微理性一点就会判断,在刚刚开始的2016年,所有的纸质书不会“咔嚓”一下就全没了的,但是一定有“咔嚓”一下就没了的。

  过去的十年中,纷纷停刊的纸媒是可以列出一长串名单了,曾经生意很不错的报刊亭也该卖早点和饮料了,你到地铁和公交上看看,当乘客人满为患的时候也就是手机族人满为患了。如果碰到一个捧着纸质书本读书的人,我——《检察日报》副刊记者龙平川,就跟发现新大陆一样,一定要觍着脸问个究竟:“哎,不好意思,请问你在读什么书?”

  尼日利亚文学巨匠阿契贝的文章《非洲文学:庆典的回归》中引用了一个尼日利亚豪萨族的故事:蛇有一次在骑马,被蟾蜍看见了。蟾蜍看见蛇盘在马上,因此申请给蛇示范一下怎么骑马。蟾蜍在马鞍上端坐,优雅地随着马儿奔跑的脚步上下起伏。但是蛇看完之后却依然盘在马上骑,并且说:精湛的骑术有什么用?不如拥有马。阿契贝评论说:“蛇是贵族,拥有马匹是因为他的身份而非骑术。蟾蜍是平民,它经过多年艰苦的骑术训练却不能赋予它骑马的权利。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豪萨族的统治阶层,……我们可以想象君主和朝臣听到这个故事会哄堂大笑吧。”

  我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就是一位陌生的乘车人递给我书籍指给我看的。

  公共场合的各种阅读器中,我偏爱“电纸书”。

  汉王、博悦、文石、亚马逊……如果选择电子阅读器的话,我肯定在这些品牌中挑选。它们最优质的地方不仅在内存,而在电子屏幕。所谓“电纸书”的概念,就是它与手机、平板阅读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带反光,不会刺伤你的眼睛。光线不好的时候,阅读者需要照明——这跟书籍是一样的。

  看看书房里三排书柜,如果这些书都收在一本轻巧的电纸书中,你会惊叹于这个奇迹带给你的诸多便利。也许,我们可以在购房这种大额支出的时候,剩下不少的钞票。如果从上小学的时候开始,教科书都可以放在电纸书中,每一个学期下载新的教材……那么我们可以用到读博士后。我们根本不需要不停地扔教材、买教材,包括那么多的教辅材料和书籍。一个9.7英寸的电纸书,重量大约为0.87Kg。

  2015年6月,“教育技术服务平台”推出APP,后来家长发现,推这个APP的,是北京一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于是家长们炸了锅。教育部还不得不再三解释……至于解释清楚没有、家长们对解释信服了没有,好像没有了下文。那个时候铺天盖地的新闻标题是《教育部指定APP遭质疑,家长对信息保密心存疑虑》《2亿家长被要求下学籍APP惹争议,教育部回应:没商业目的》……

  如果推出一个让人质疑的学籍管理APP,其实不如推出教科书电纸书。既环保,也减轻了学生们背着大大的双肩包的沉重。经常挤公交的人都知道,学生们背着双肩包上公交车、地铁,从来都不知道卸下来的,经常顶你的胃。不过,背着双肩背包在公交上顶别人胃的不光学生,当然也有成年人。一位在教育杂志供职的朋友曾经做过不太系统的调查,就是逮住几个背双肩包的学生就问:“学校老师有没有在公交上人多拥挤的时候卸下双肩背包的要求?”孩子们欢快地回答:“没有!”

  但如果把教科书、教辅都放到电纸书中,恐怕会引起顽强的对抗——那些编印教材的、编印教辅的,心里一定恨得牙痒痒的想把你咬死!10年前,西部某省份新华书店的数据是:该省新华书店中小学教材发行额18.2亿,毛利7.1亿,净利润3.5亿。

  北京东三环某大楼里几家出版社在不同的楼层办公,据我个人不太完全的调查,包括间谍似的偷偷地打听,不少编辑部门的生存依靠的就是作者的自费出版。“创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自版书”大概留下一个编辑部就足够了。而自费书说白了就是卖书号。

  “自版书太费脑子。”我曾经的出版人严先生告诉我,“第一要有卖点的书名,第二要有卖点的内容,第三要承销商的支持。这三点基本条件具备之后,就可以出版一本自版书。”三年前出版社改制改名,55岁的严先生提前退休。这位出版界曾经的名编辑,就此结束了自己的出版人生涯。

  我个人的购书款统计,2014年大约三千元上下,2015年两千元左右,随着货币贬值的幅度,2016年应该在三四千之间。因此,从个人的经验,“纸质的黄昏”尤其是“纸媒的黄昏”虽然已经是一种趋势,悬在头顶上随时会来一下,但从书籍阅读的角度,“咔嚓没了”还属于一种想象。

  尤其是,纸质书的版权制度比较完备,从纸质书到电子书的过度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而满足阅读最新经典的欲望却不能翘首以待。这与网络小说的畅销性不可等量齐观——这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他们可能更多地选择畅销而非经典。一位邻居曾经告诉我:“我需要的是消遣而不是思考,每天早上6点半出门晚上8点回家,消遣可以让我放松,思考让我觉得自己距离幸福感很远。”

  严先生告诉我:“如果书籍出版这个崇高的事业变得轻佻了,伪知识、伪文化、伪思想泛滥,这才是纸质的黄昏。”

  编辑:黄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