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周瑜开心
2018-06-14 16:52:00  来源:检察日报

  周瑜的子孙,对诸葛亮有点气。去年秋天,我去江西省资溪县,在深山老林,遇到一位姓周的年轻人,是周瑜第二个儿子周胤那一支传下来的子孙。他一脸自豪,向我赞扬了老祖宗周瑜,旋即又愤愤起来:“历史把周瑜太贬了,把诸葛亮捧得太高了,好像诸葛亮是正义的,我们是邪义(原话如此)的。对周瑜被诸葛亮气死的说法,我很气。哪有这样的事?都是为了正统,搞出来的!”接着又说:“我佩服曹操,他没有背景,却能成为枭雄!”——颇有点把曹操拉过来,搞“统一战线”的意思。

  我发觉,深山老林不但出产山核桃,也出产历史话题。

  这个世界上,事实在,良心在,假的就真不了,真的也假不了。对周瑜,同情的人不少,然而,发几句高分贝的议论,是省力的;拿出依据辨别真伪,就得靠本事了。

  上海的盛巽昌先生,功夫十分了得,写了七百余则短文,质疑和补正《三国演义》。对“诸葛亮三气周瑜”,当然也不放过。

  先说“一气”。周瑜久攻南郡不下,而诸葛亮运用兵符,教张飞袭取了荆州,教关羽袭取了襄阳。当周瑜得知诸葛亮是捉住了陈矫,才拿到兵符的,于是气得大叫一声,金疮迸裂。盛巽昌指出,《三国志陈矫传》未记有陈矫参加南征荆州和守南郡事,陈矫未见被俘。“曹操病死于洛阳”,陈矫“因拥戴曹丕功,迁尚书令。此处作‘兵部尚书’,误,盖魏晋时尚未有此官职”。

  所以,“诸葛亮一气周瑜”,全是子虚乌有。

  再说“二气”。刘备与孙夫人离开东吴,周瑜命手下全力追袭,被诸葛亮安排的关羽、黄忠等人打败。周瑜急急下船,岸上军士大叫:“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自忖没有面目见孙权,大叫一声,金疮迸裂,倒于船上。盛巽昌考证说,诸葛亮隔江斗智,不见于史传,其源出自元杂剧《刘玄德巧合良缘》。“其实,诸葛亮与周瑜仅在赤壁战前有所接触,战后双方再也未有来往,并未产生勾心斗角的行为。”

  因此,“诸葛亮二气周瑜”,纯属凭空捏造。

  再说“三气”。周瑜领兵来到荆州城下,见赵云占据城楼,又闻知诸葛亮安排的四路军马一齐杀到,便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诸葛亮派人给周瑜送信,信中说:“闻足下欲取西川,亮窃以为不可。益州民强地险,刘璋虽暗弱,足以自守……曹操失利于赤壁,志岂须臾忘报仇哉?今足下兴兵远征,倘操乘虚而至,江南齑粉矣。亮不忍坐视,特此告知,幸垂照鉴。”周瑜览毕,昏而复醒,仰天长叹道:“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盛巽昌识破猫腻。他指出:“此处乃借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致孙权函。当时,孙权想与刘备会同攻伐巴蜀,刘备意向独吞,不答应,于是复信,‘益州民富强,土地险阻,刘璋虽弱,足以自守……’(《献帝春秋》)此书被移植为诸葛亮与周瑜,其时周瑜已死去一年,应无关。”

  故而,“诸葛亮三气周瑜”,实乃向壁虚构。

  我的老朋友赵剑敏教授,也是埋头做学问的人,用多年精力,重新撰写三国历史,出版了十卷本《大三国》,替许多被歪曲的三国人物,说了公道话,自然也澄清了周瑜的死因。《大三国》第六卷里写道——

  “其实,周瑜的箭伤并没痊愈,为了实现进军西南的计划,他瞒住了伤势,装得轻健,如正常人一般,从而瞒过了孙权,也瞒过了所有的人。舟船行到巴陵,因多时来的劳累,箭伤突然发作,带出了大病,以致一病不起,撒手而去了,留下了未竟之业,时年仅三十六岁。”

  同时,还赞扬了周瑜,说他“性度恢廓,使得绝大多数人对他敬重且佩服”。就连倚老卖老、多次凌侮周瑜的程普,也认识到“周瑜始终不与计较,折节相待,委曲求全,大有蔺相如避让廉颇之风”,“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这样的形象,才符合历史。

  周瑜的子孙,对诸葛亮有气,可以理解,但歪曲真相的责任,不在诸葛亮,而在后来的人。要紧的是,把气消掉,学盛巽昌,学赵剑敏,以扎实功夫,还历史以原貌,让九泉下的周瑜开心。

  至于抬举曹操,虽然不符合周瑜当年的战略,但作为子孙,有言论自由。

  编辑:黄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