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愁吃就是最好的时光
2018-06-13 10:52:00  来源:检察日报

  “人世间的愁苦跟幸福,永远有千万种。”微博上的这句话一下子刺激了我的神经,并能切身感受到。我深信,这种“不着调”的大话空话被斥之为“吃饱了撑的”是少不了的。

  有得“吃”还撑出“愁”来?如果确是这样,何以人人向往那“锦衣美食”。算了,不饶舌了,我想说的是,人的愁真是可以分级的,为生存愁、为房子愁、为爱情愁、为未来愁……这些愁属于重量级的,是顽症,一时间难以摆脱,姑且不论,而有一种愁,比如延续生命的“吃”,虽一日三餐也离不了,看上去那么天经地义,却逐渐成了一个社会焦点和人人犯愁的事。

  当然,犯愁的不是没东西吃,而是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各路菜系南北流窜、舶来食物东西混杂,我们一下子就掉进了对于味道似是而非的陷坑里。当一些本帮菜老字号的菜单上出现“僵尸肉”或“毛血旺”的时候,那些来自传统的关于美食的格调没有了;当汤圆、水饺、馄饨等全部工业化生产且速冻后售卖的时候,那些自幼时关于美食的期待消失了。更要命的是,食品工业化,传播的速度几何级数增加,波及城市乡村,出现问题,动辄全国紧急总动员,搞得人心惶惶;当化学元素上的诸君可以肆无忌惮不受管束地出入各种食品的时候,那些来自本性的关于美食“春韭黄粱鼓腹而歌”的快意找不到了。面对琳琅满目的食物,我们还能吃什么,还觉得有什么东西特别放心吃?这一切仿佛就像一个时空断层,阻断了我们源自于食物的关于过往的美好记忆。

  曾经有一度,我对身边一些自称“吃货”的朋友、同事很不解,并嘲笑她们整日“为口腹劳形驱”的形态纯粹自寻烦恼。结果,当我清晨去菜市场时也犯愁了:看到小黄瓜屁股上清一色地开着喜滋滋的小黄花,又不得不担心是不是喷了激素才把它弄得这么亢奋;目睹游于水桶中比拇指还粗的泥鳅,操心是不是吃了避孕药才那么健壮;发现他人“贴秋膘”,也想弄块牛肉回家补一补,但案板上那些色泽明亮的牛肉是不是注了水才如此耀眼——尤其是朋友提醒“现在市场出售的牛肉有95%以上都是注水的,你能吃到井水或自来水注的牛肉就是万幸了,因为许多黑心商贩给活牛注水时,往往就地取材顺便用水沟的污水,且检验不出来”时,让我对牛肉退避三舍;偶尔想冲杯咖啡,结果买来的还是成本不过一块钱的山寨货;油条煎饼啊,谁知道是不是用地沟油煎炸出来的……一时情绪激动,全然不假思索,也许有点滥杀无辜了,将“吃”的问题倒逼成恐怖事件。愁吃使人的神经变得细腻,也让人不得不为此花掉更多脑汁和精力。

  在“吃”的方面,现在真是个危机时代,伎俩简单的蔬菜、牛肉、油条等往往也会成为危及人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的精确“毒品”,它既传递身体行情,又代言道德水准。然后,在金钱利益的铺垫下,它更以不战而屈人之势,频繁地改头换面煽起人们生存背后的愁苦和焦虑。怪不得《舌尖上的中国》系列专题片那么受追捧,原来食物背后代表的是对人的影响与其时代意义。食物是载体、是纽带、是引信,牵扯出来的还有我们的记忆和生命安全,而色香味的勾引又使这项记忆的细节丰富起来,最终引爆我们对于那些在生命轨迹中曾经与吃相关的一切念想及浓厚的乡愁。

  故而,国庆期间,看央视记者街头逮谁问谁“最好时光”,我这个俗人竟不假思索地自言自语:不再为食物有没有化肥农药残留和注水及危及健康的化学添加剂等犯愁、揪心,不会吃出天价的白菜或者大虾的日子就是最好时光了吧?

  编辑:黄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