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留清白
2017-01-13 16:03:00  来源: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明朝于谦的《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借物喻义的诗。朴素的诗句,蕴涵着作者精忠报国、不怕牺牲的襟怀。尤其是“要留清白”四个字,虽直白却豪迈,宣言似的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心,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怦然心声和慷慨意志。读着这样的句子,真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让人领受到一种精神的力量和情境。
  不是吗?从历史深处走来,经数百年岁月沧桑,这首诗依然有一种动人心弦的气势和美。这是扑面而来的一股烈火,能燃烧你的沸腾血脉;这是呼啸而来的一钧雷霆,能引起你心魂的轰鸣。
  试问,谁有这样的气势和魄力,敢发出如此豪言?谁敢从自己的灵魂深处发出这等激情之语,写出如此豪迈之诗?假如心中有愧,假如灵魂卑鄙,又怎能写出这等具有千钧之重的诗来?这首诗的生命力之长,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间百姓的“清官”意识。呼唤清明政治,这是中国百姓几千年来的一个梦想,蕴含希望从政者廉洁行政、为民谋福的心愿。
  “要留清白”,这是古代优秀士大夫共同追求的一种情操,也是他们身体力行的人生境界。无论是“虽九死其犹不悔”的三闾大夫屈原,还是唱响《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岳飞,无论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还是平虏报国有功却被诬杀的《石灰吟》的作者于谦,他们都以自己坚贞品性和崇高襟怀,披肝沥胆,为国赴难,视死如归,成就其清白人格,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天穹上光耀古今的巨星。
  “要留清白”,更是现代优秀中国人所崇尚的人格。从鲁迅的“民族的脊梁”中,我们感悟到的是一种精神的震撼,“我以我血荐轩辕”,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而“呐喊”;从巴金的“民族的良心”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生命的激昂,煌煌五卷《随想录》,一部民族的“真话史”和真情录。这里有灵魂的清白和高贵,这里有生命的不屈和刚直。无论读鲁迅,还是读巴金,我们读出的是浩然正气和大写的“人”字。
  “要留清白”,当然也是当今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和道德呼唤。面对日益复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人们在呼唤公正,社会在呼唤公平。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上体天心,下得民意。
  “要留清白”,这是正义之士的心志;“要留清白”,这是善良之民的呼喊。
  “心底无私天地宽”。有了这等心襟,就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具有高尚品质的人,当然也就是一个清白于世的人。然而,这并不是说有“私”的心就不那么清白了。
  公而忘私,是一种境界。人皆有“私”,是一种心态。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与财相比,更爱德。德才兼备,为社会创造财富,再进而获取属于自己的一份。这样的“私”,依然是透明无瑕的。
  “君子坦荡荡”,襟怀坦诚,才能清白留人。“常戚戚”的小人不可能有清白之身。
  “清白”二字动寰宇。构建和谐社会,亦需要“清白”。不清不白,岂能和?清清白白,方能谐。
  “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大境界、大气魄。如果贪腐不扫,何以平民心?如果世风不正,何以净民魂?古仁人尚且有此宏愿,并且以身成仁,更何况今天我们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公仆们呢?
  编辑:徐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