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公寓心(二十二)
2018-08-20 16:08:00  来源:

  小说《公寓心》以女性独特的视角、散文化的语言,用细腻的文笔描写了龙逸云、王清秋等一群大学生在校期间和步入社会后的心路历程。展现了当代青年在事业、爱情、家庭生活中的迷茫与困惑、执著与追求。心是公寓,寻找着合适的房客。事业、爱情和家庭都是过客。让我们把心安放吧!

  ■想起这些,清秋忽然有点心烦意乱。好在自己没有报名参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她迷迷糊糊地睡去。

  第二节拉票竞选

  王辉、郑运河杀人案开庭时间终于敲定。

  那天,太阳朗朗地照着,李向东身着豆绿色检察制服,头戴同色大盖帽,帽上的国徽在日光下熠熠生辉,他腰杆挺得笔直,从容地走进法庭。

  这是烟东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一号法庭,里面黑压压地坐满了人。王清秋是该案的主审法官。

  李向东端坐在公诉席上,尽管外表泰然自若,但内心里,他是不安的,他到底有些心怯,因为一旦纠错成功,那就意味着拔出萝卜带出泥,就意味着,所有涉案人员将受到严肃追究。在公诉处这几年,虽然出庭多次,但办理这么棘手的案件,还是头一遭。李向东尽量做出平静的样子,环视台下,法庭里黑压压的一片,旁听者如潮水般涌进礼堂,过道上,墙根边,站着的,坐着的,到处都挤满了人。看来,烟东市上上下下关注这个案件的人还真不少。

  开始宣读起诉意见书,李向东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稍微定了定神,刹那间,隐隐的不安竟奇迹般消失,他平静下来。整个庭审过程,他沉着冷静,声音洪亮,语速不急不徐,语调抑扬顿挫,更重要的是,他在法庭上思路清晰,侃侃而谈,摆事实,说道理,于法有据,于理通达,令被告律师无从辩驳,令法官和旁听群众心服口服。

  案件当庭宣判,冤屈得以昭雪。

  回程的路上,李向东忽然觉得浑身疲惫,“是该休息一下了。”坐在车里,他想起经历过的一幕幕,成堆的卷宗像小山一样堆放在案头,千头万绪,为了理清它们,熬夜加班是家常便饭。多少个日夜,他弓着腰俯在桌上,翻阅无数的案例,查阅数不清的资料,翻看厚厚的卷宗材料,摘抄一沓沓的笔录,梳理一条条的证据,验证一环环的证据链,唯恐出了纰漏;多少个工作日休息日车轮战,他误过多少饭时,他记不清;忍饥挨饿着,经过多少颠簸,走过多少泥泞,走访了一个又一个证人,他终于心内有数;多少个不眠之夜,他整理出一系列证据,查相应法条,斟词酌句,才确保了庭上一切按预定程序进行。现在,他终于可以松口气,“开庭也如上战场啊。”

  如此醒目的案件自然会引起多方关注。这当口,省委政法委巡视组旋风般介入,要求市公安局迅速调查案件办理真相,严查重处涉案民警,还受害人公道。

  各项工作同步进行,竞聘上岗也在紧锣密鼓中。烟东市法院中层干部竞聘上岗一次比一次动静大,这是王清秋经历的第三次竞争。

  第一次竞聘,清秋是完全的局外人。她看着参加者忙来忙去,夸张地向熟悉不熟悉的同事笑呵呵地打招呼,清秋心里不以为然。想着人怎么可以这样子没骨气,见了谁都点头哈腰?

  而且腰弓得像个大虾米。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同事啊!

  第二次,清秋已参加进去,只不过是工作人员罢了。下了班,她想起“贿选”一词,清秋忽然打了个激灵。她想起无意中在楼道里听见的一个电话:“现在这世道就这样了,你得随俗。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反正,我是这样想,人家送什么,我就收什么,这是他们自寻的。你不收你就明摆着得罪人家了。你不知道,昨天有一个人去我家,把话都撂明了,说是‘一圈都打点了,你要是不收,你肯定不选我。’你听听,现在这人,什么话都说得出口,这叫求人办事吗?这简直是威胁。我哪敢不收啊,横竖我心里有主意,该投谁的票,我心里自有分寸。”

  想起这些,清秋忽然有点心烦意乱。好在自己没有报名参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她迷迷糊糊地睡去。

  如今,是又一轮的竞争。这已是两年以后。这次可不是事不关己,清秋思忖:“要报名。有十多年的工作积累,十年磨一剑,我也该亮剑了。”

  但清秋心里并没有数。星期天,她给逸云打了电话,道:“咱们去郊外走走吧。我烦,我们单位又搞竞争上岗,这次我想参加,帮我拿个主意。”

  逸云如约前往。谁叫她们是好朋友呢,好得几乎不分彼此,好得与各自老公不能说的话,却可以和对方商量分享。

  逸云和清秋步行来到郊外。

  逸云穿了件纯黑色收腰风衣,风衣长过膝下两三寸,露出白色直筒软料长裤,黑色短皮靴,脖颈间松松地系着黑、红相间的碎花围巾,当然,头发仍是老样子,高高地盘起来,没有任何装饰,黑亮的。清秋则穿了件杏色短风衣外套,风衣立领、紧身,下穿黑色长裤,人微丰,但却不失干练。两个人走在初春的田野里,如画家笔下的水墨写意,清朗明净。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刘红梅

  编辑:王越